来源:药学院分工会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作者:关瑜 校对:蒙启 审核:蒋洪涛 吴树华
|
|
在“师者榜样”系列报道的开篇,我们一同走近了全国先进工作者梁浩,见证了他三十年扎根教学科研一线、以知识点亮青春的坚守与担当,也让“立德树人、躬耕教坛”的医者师者形象愈发清晰。
今天,我们继续循着榜样的足迹前行,将目光聚焦于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丹。从三尺讲台到科研前沿,从引领团队到服务社会,她怀初心以筑梦,秉担当而践行,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荣光。
教学创新:用“金课”打破知识边界
以培养卓越药学人才为目标,朱丹教授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前沿。她深耕“五育融合”育人理念,构建“课堂-校园-校外”三课堂联动的立体化教学新型态,让药学教学跳出传统框架。
作为课程负责人,她带领团队攻坚《药用植物学》课程建设,不仅将其打造成首批国家级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,还同步上线中英文版本,覆盖20多所高校,累计浏览量达108万次,学生互动超2万人次。其中英文版课程更斩获“首届高等院校数字化国际优质课程”,让中国药学教育成果走向国际。此外,她主编、参编教材与专著6部,两次荣获“广西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”,受邀在全国教学会议上分享经验达20多次,用创新实践为药学教育注入新活力。
双创引领:做学生创新路上的“点灯人”
“不仅要教学生知识,更要点燃他们的创新火种。”——这是朱丹教授坚守的育人理念。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路人,她手把手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,屡创佳绩。
2018年,她带领学生冲击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助力团队拿下广西在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首个国家级金奖,实现广西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突破。截至目前,朱丹教授已带领学生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10余项,学科竞赛获奖40多项,覆盖学生超300人,她本人也先后获评“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”“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桃李满天下”的真谛。
科研担当: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
“科研不能只停在实验室,更要服务社会需求。”朱丹教授聚焦中药民族药研究,主动对接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用科研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、省厅级科研课题达9项,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(含10余篇SCI论文),获专利授权3件,斩获“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”等5项科研奖项,为广西壮瑶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作为贫困县农村科技特派员,她更是带领团队下乡开展科技服务达100多次,完成了南宁市5个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(180个样地、900个样方套、6219份标本),指导当地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,真正实现了“科研成果扎根乡村,技术服务惠及百姓”。
团队凝聚:以“双带”力量筑强育人堡垒
作为无机天药中药学党支部书记、中药学教研室主任,朱丹教授充分发挥“双带头人”的“头雁效应”,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,让支部成为凝聚力量的“强磁场”。
在她的带领下,支部助力药学专业获评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”,推动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落地;通过“先锋党员+立德树人”“本科生导师制”等机制,实现支部党员100%参与学生帮扶,结对帮扶学生200多人次,连续多年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100%就业。此外,支部教师先后获“全国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”“国家青年岐黄学者”等国家级、省级荣誉9次,支部更获评“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“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”,此外,她的党建成果《党建引领聚合力 打造“创新创业国赛”梦之队》还入选首批广西高校党建创新典型案例,为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“珠玉之鉴”。
从教近20载,朱丹教授用“创新”打磨教学,用“责任”深耕科研,用“温暖”引领团队。她的故事,是无数师者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缩影,更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路上坚定前行。
版权所有 © 2021-2025 广西医科大学工会委员会 保留所有权利
备案号:桂ICP备05004851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