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校工会 发布时间:2025-05-25 作者:黄碗 陆盼盼 张悦涵 校对:蒋洪涛 王明丽 审核:吴树华
|
|
为帮助大班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,减轻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,减缓衔接坡度,5月19日晚,我校幼儿园特邀附属小学李德校长开展《育心润泽多彩生命 幼小衔接共筑梦想》专题讲座,从心理适应、学习习惯到社交能力培养,为家长与幼儿园老师提供科学指导,搭建家、园、校共育的桥梁。
教育同心 共赴成长之约
活动当晚,家长如约而至,有序签到,带着对教育的关切与期待开启了这场赋能之旅。李德校长以“润泽生命”为核心理念,结合清华大学徐凯文教授团队的调研数据,剖析了青少年“空心病”背后的“四无”现象(无目标、无动力、无价值感、无意义感),并指出:幼小衔接不仅是学业的过渡,更是家园校协同关注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期。
育心为本 筑牢成长根基
讲座中,李德校长围绕“育心”的三大维度展开分享:“育心”之本—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规律,把握成长关键期;“育心”之法——通过家庭环境营造、父母言传身教,培养情感能力与正向价值观;“育心”之行——关注兴趣与个性发展,在日常点滴中渗透引导,助力孩子构建健康心理。她强调,教育如培育树苗,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(引自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),唯有尊重天性,方能成就繁茂人生。育心是一个长期而细微的过程,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导和陪伴。
以生命教育 绘成长底色
李德校长还分享了附小以“生命教育”为主线的特色实践:从自然观察、劳动体验,到主题式跨学科活动,学校通过丰富课程唤醒孩子对生命意义的感知,始终以“培养什么样的人?如何培养人?为谁培养人?”这三个根本问题为指引,致力于培养“心中有爱、眼中有光、肩上有责”的新时代儿童。
学校通过浸润式生命教育课程,以实践探究为载体,激发自主成长动力;更以家校社协同为纽带,夯实“为民族育才、为社会培根”的教育使命。这些案例让家长看到,幼小衔接不仅是“准备”,更是“赋能”——以心灵滋养筑牢成长根基。李校长希望未来有更多孩子能走进医科大附小,也希望家校一起携手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护航。
答疑解惑 共话成长
讲座尾声,李德校长与家长展开互动答疑,家长们纷纷提出育儿困惑,李德校长耐心解答,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问题给予具体建议,家长们表示受益匪浅,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理解,也更坚定了家园共育的信心。
园长总结 寄语未来
最后,黄剑琴园长致总结词,她向全体家长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感谢,对李德校长既有理论深度,又有实践温度的讲座分享表达敬意。对未来提出殷切期许:幼小衔接工作如同一棵幼苗的移栽,既需家庭“培土”、学校“灌溉”,也需社会“遮风挡雨”。让我们以“同心、同向、同行”的姿态,构建家园校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,为孩子的成长筑牢根基,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爱的滋养中向阳而生!
家园携手 静待花开
教育,是埋下种子时的虔诚,是静候花开时的从容,更是以心灵唤醒心灵的修行。从幼小衔接到生命成长,从家园共育到社会协同,我们始终相信:唯有以“心”为壤,以“爱”为养,方能滋养出既有扎实根基、又有蓬勃生命力的新时代幼苗。
让我们携手同行,以心育心,静待每一颗种子绽放独特的光彩!
版权所有 © 2021-2025 广西医科大学工会委员会 保留所有权利
备案号:桂ICP备05004851号-3